
北京自然博物館(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于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 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曾先后被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
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組委會命名為“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館藏文物、化石、標本10多萬件。自然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和一個恐龍世界博覽。館藏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居世界第二,黃河古象化石、恐龍化石名揚海內外。1951年3月,經中央宣傳部文教委員會批準,中央文化部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成立了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文化部丁西林副部長兼任主任委員,委員包括裴文中、鄭作新、張春霖、胡先驌等人。[2] 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的文華殿、傳心殿和清史館,裴文中兼主任。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文向全國征集標本和展品,并從全國各地抽調業務與行政干部。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館舍建設批準立項,確定天橋南大街為館址。原計劃建設有三期工程,即陳列樓、標本樓和辦公樓,并確定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陳列廳8000平方米,首期工程撥款
查看北京自然博物館詳細介紹 》
北京自然博物館基本資料
北京自然博物館(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于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 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曾先后被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聯合國...